2021年11月4日上午,玄武区小学科学教培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珠江路校区开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爱·联结 促儿童科学思维发展”,玄武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冯凌老师及玄武区两个片区的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课堂展示、评课交流、专题讲座三个环节。
一、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是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胡颖老师执教《肥沃的土壤》。胡老师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土壤的主题,引导学生对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进行了观察和记录,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与生活经验的联结。在探究腐殖质形成条件的活动中,学生在观察和研究中进一步与前概念产生新的联结,认识到土壤中富含腐殖质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积极投入在科学的探索中。
第二节课《明亮与黑暗》是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的郭佳老师执教。一个装有照片的盒子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不打开盒子却要看清里面的照片,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学生经历了从黑暗,逐渐到明亮的过程,感受随着光亮度的增加,物体可以看得越清楚的过程。随后,孩子们化身小小灯光设计师,用不同的星星数量表示自己设计的不同场景的明亮程度,并在交流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设计中感受调节光线、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二、评课交流
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本次的评课交流环节采用了分片区研讨的形式,在玄武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冯凌老师的带领下,片长唐晓欣老师和吴京钧老师的组织下,玄武科学的老师们就两节课展开研讨。老师们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了卷入式的讨论,充足的研讨时间也让老师们的思维持续碰撞,各片区也由一名老师作为代表分享交流了体会,大家充分肯定了两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活动实施效果,也针对学生学习环节的优化和改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也让在场的老师们就“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陷入更深入的思考。
在评课交流环节的最后,冯凌老师就本次活动进行教学点评。冯老师在肯定两位老师在本次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也针对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如何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高效性?等这些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也对两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她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三、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由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唐晓欣老师带来的《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唐老师和老师们对比分析了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不同,进一步聚焦到科学实践需要关注主体性、对话性、协同性,才能促进学生科学观念、思维、探究、态度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人格成长。唐老师的讲座引起在座老师们的反思,使老师们思考如何在日常教学中采取不同策略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围绕玄武区小学科学“创设联结,让科学丰富儿童“的教学主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本次专题研讨活动,老师们对低中年段儿童的深度学习策略和有效支架搭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次教研在给予了附小科学老师及科学教研组肯定的同时,也对教研组的发展提出了改进意见,这对教师在专业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鼓励和帮助,让附小教研组不仅能在观摩课中成长,更能在教研中成长!
(南师大附小 徐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