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区“课程与教学深度变革”全国高峰讲坛在南师大附小顺利举行

  • 发布时间:2018-10-15 15:58
  • 作者:孙权
  • 浏览量:6922

 20181011日、1012日,向学习深处漫溯——南京市玄武区“课程与教学深度变革&"全国高峰讲坛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顺利举行。本次讲坛由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市名师工作站、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承办。

两天的学习,内容满满让人回味。大会在玄武区教育局陈发山局长的致辞中拉开了帷幕,南京市教育局祁寿东副局长向与会来宾介绍了南京市名师工作站计划,南京市教育局高师处处长陈向京、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陈旭辉、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沈峰、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丁加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余颖参加了开幕式。讲坛活动从震撼的短片“玄武小学数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正式开启。

11日上午,洪武北路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勤主持了本场活动。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助理吴贤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转学成教&"的创新课例《平均数》,在吴老师的课上,学生们不仅仅是一个个学习者,更像一个个小老师。特级教师贲友林为大家带来了“学为中心&"的创新课例《周长的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充满了生长的力量和学习的动力,完成了从朦胧到清楚的华丽转身。两节课后,李勤老师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闫勤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王学其校长,以及两位上课老师进行沙龙研讨,对“新三学&"理念进行解读。

11日下午,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培员谭少春老师为大家作了《以“五位一体&"评价促教学转型》的报告,“五位&"最终指向“一体&",从五个方面展开评价,最终汇总为综合性的测查报告。紧接着,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张岚老师为大家带来“实践评价&"创新课例。张老师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了这节测评课的测评内容和测评目的,从实践操作,语言表达,小组合作等非纸笔性的表达进行测评。

12日上午,南京市成贤街小学校长、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王学其主持了本场活动。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培员、江苏省特级教师张齐华为大家呈现“素养拓展&"的创新课例《沉默的数据》。“思辨、理性、批判&"的思维方式在孩子们的心中萌发,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突破性的方向。接下来由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周卫东带来的这节《认识分数》。课上,周老师站在儿童立场,耐心地寻找学生的起点,让分数的模型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明晰。两节课后,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余夕凯以《为每一个教师成长创造最适宜的土壤》为主题,分享了玄武小数“3个人&"与“350个人&"的故事。最后由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督学、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所长为本场活动做精彩发言和点评。

12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余颖校长为大家带来了一节“学科融合&"的创新课例——“博物馆之夜&"。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课程设计包括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综合应用。学生在STEM的大环境中,参与度极高,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与会老师纷纷赞叹学生表现出的极强的综合素养和表达能力!一节课后,余颖校长就“STEM环境下学科教学新探索&"进行分享。附小团队对项目化学习进行了前沿的理论探索和深入的实践研究,余颖校长分享了南师大附小在STEM课程开发和研究的过程,并展示了目前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场的老师对这种融合性课程改革的实施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主动打破学科的壁垒,将各门学科进行融合,不断迭代中不断优化,不仅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更能帮助教师完成自我的提升。

活动的最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带来了《追问: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报告。刘坚教授从中国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谈起,借助统计数据描述目前我国小学数学学习的状态,当下数学是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具有实践性的,这是依靠每一个数学老师的努力得来的,形成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中国经验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使命。刘坚教授可以通过教师、教材、评价、教学和课程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人才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