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3日,内地、台湾、香港散文教学主题报告会(小学专场)在南师附小一楼阶梯教室隆重举行。
下午一点,南京市天妃宫小学特级教师史春妍老师《小动物过冬》拉开了本次主题报告会的序幕,一年级的教材,史老师教写字、教朗读,课堂精美,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接着,来自上海的特级教师周云燕也给大家奉献了经典散文——《鸟的天堂》的教学。压轴戏是来自宝岛台湾的特级教师刘振中老师带来的一节阅读课——《秋天的风铃》,刘老师以自然亲切的口吻,以全新的阅读形式,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和冲击。三节课中,南师附小孩子们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他们的知识面,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让上课的老师也赞叹不已,许多精彩的发言博得在场老师热烈的掌声。
三节课后,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评课与互动交流。台湾东吴大学的郑明娳教授对大陆的教学进行了高度评价,她认为教学最重要的是启发,特别要注重对学生潜力和能力的开发;教学要有亲和力,要尊重学生的兴趣;而她在今天的课上感受到了。香港教育学院梁敏儿老师也在文本细读方面提出了自己中肯的看法。南师大的黄伟教授则居安思危,对我们内地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与台湾刘老师的课带给我们许多的启示相比,目前我们的课堂中,表演的成分太多,戏剧化、舞台感太重,老师和学生都在追求标准答案,这是很危险的倾向。老师在课堂预设中,不太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求异能力,而更多的关注对文本的解读,这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黄教授的一席话让大家频频点头,反思着自己的课堂。最后,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作为今天活动的主持人做了精彩总结。他赞同黄伟教授的观点,同时也希望广大教师关注课堂上不举手的学生,把最有价值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专家们的精彩评课让台下掌声阵阵,如坐春风。
本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它对促进两岸三地的语文教学,进而带动其文化交流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张开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