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创课程焕新姿,民间艺术耀金陵:南师大附小开展美术素养周活动

  • 发布时间:2024-10-26 14:00
  • 作者:Admin
  • 浏览量:1908

随着新课标与新教材的应用,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提升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近日,南师大附小的孩子们正在美术课中沉浸式体验民间艺术带来的独特感受。美术素养周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美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并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一年级的泥塑课程让学生在手指的搓揉中感受泥土的温度和形状的变化,充分发掘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课程内容也从基础的塑造技艺逐步走向对特定文化内涵的探求。

二年级的青花盘制作启发学生从传统陶瓷工艺中发现色彩之美,孩子们在青蓝色调中探寻着中华艺术的深邃。通过体验手绘的过程,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的绘画技巧,还学会欣赏和尊重悠久的民间艺术。

三年级的剪纸艺术以其丰富的文化含义和精美的图案让学生耳目一新。孩子们在剪刀的巧思与裁剪中感受线与形的变化之美,并了解到这一民间艺术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祈愿。

四年级的霞彩云肩课程则融合了中国传统服饰的艺术,学生们不但有机会亲手剪裁和绘制云肩,还能够理解其在历代服饰中的地位和意义。

五年级的国风包韵课程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学生得以体验亲手制作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配饰,同时领悟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创作新时代风尚。

六年级的蓝印花布课程是整个素养周的高潮。学生们通过这门课程更深刻地体会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习传统的蓝印花工艺,从制版到印染,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抒发了孩子们对中华优秀工艺的赞美之情,同时深刻学习着匠人精神。

在这一系列的课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德育与美育进行了深度融合。学生在掌握美术技巧的也被引导去思考艺术创作背后的文化意义和道德价值。这不仅使学生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术组的老师们集体备课,设计出了这一系列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课程,希望通过这些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更深刻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希望小南狮们长大后能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使者。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汪清